
目錄
膽道癌指南:膽道癌不神秘!症狀、診斷、治療全攻略
▎前言:什麼是膽道癌?
膽道癌(Cholangiocarcinoma)是一種發生在膽管或膽囊內的惡性腫瘤,屬於較罕見但惡性度高的癌症。膽管的主要功能是輸送膽汁,協助脂肪消化,而當膽道細胞異常增生並形成腫瘤時,可能影響膽汁流動,進而導致黃疸、腹痛、體重減輕等症狀。
➧ 膽道癌的分類

-
肝內膽管癌:位於肝內細小膽管,常因症狀不明顯而延遲診斷。
-
肝外膽管癌:發生於連接肝臟與小腸的膽管,包括肝門部膽管癌(克拉茲金腫瘤)與遠端膽管癌。
-
膽囊癌:源自膽囊內壁細胞,與膽結石有一定關聯。
-
壺腹癌:發生在壺腹部,即膽總管與十二指腸的交界處,可能導致膽道阻塞。
▎膽道癌的致病成因
膽道癌是一種惡性度高且早期不易察覺的癌症,其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慢性炎症、感染、遺傳及環境影響。以下為幾個主要致病成因:
① 慢性炎症與膽管疾病
長期的膽管慢性發炎可能導致膽管細胞異常增生,進而增加癌變風險。例如,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 PSC )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會造成膽管狹窄與纖維化,被認為是膽道癌的高風險因素。
② 膽管結石與膽道感染
膽管結石會導致膽汁流動受阻,進而引發反覆感染與慢性炎症,使膽管細胞逐漸惡化並可能癌變。此外,慢性細菌感染 也可能釋放毒素,損害膽道上皮細胞,促進癌細胞形成。
③ 基因與家族遺傳因素
雖然膽道癌的遺傳性較其他癌症低,但研究顯示,若家族成員有膽道癌病史,風險相對較高。此外,某些基因突變,如 TP53、KRAS、IDH1/2,可能與膽道癌的發展有關。
④ 肝膽疾病
患有慢性肝病(如肝硬化、B 型或 C 型肝炎)的患者,因長期的肝膽系統損傷,可能影響膽管細胞的正常功能,增加膽道癌發生的機率。此外,膽囊息肉 也可能惡化為膽囊癌。
⑤ 寄生蟲感染
某些寄生蟲,如華支睾吸蟲( Clonorchis sinensis )和肝吸蟲( Opisthorchis viverrini ),可寄生於膽管內,導致長期發炎與組織損傷,使癌變風險增加。這類感染在東南亞與中國部分地區較為常見。
⑥ 環境與生活習慣
長期暴露於某些化學物質(如二甲基亞硝胺)、農藥 及工業毒素 可能提高膽道癌風險。此外,吸菸、過量飲酒、不健康飲食(高脂肪、低纖維)等,也可能間接影響膽道健康,導致癌變。
▎出現哪些情況需要就醫?
➧ 需就醫常見症狀
-
黃疸,皮膚或眼白發黃並持續惡化。
-
持續性右上腹疼痛或不明原因體重減輕
-
排便顏色變淡且尿液變深色
-
消化不良與腹脹
-
有膽管結石或肝病病史者出現不適症狀
▎膽道癌的診斷方式
膽道癌常在病情進展後才被發現,因此準確的診斷對於治療與預後至關重要。目前醫學上確認病情採取下列方式:-
血液檢查:
可用於評估肝功能與膽道阻塞情況,並測量腫瘤標記物,如:➊ CA19-9(癌胚抗原 19-9):膽道癌患者的 CA19-9 水準可能升高,但也可能因膽管阻塞而變動,並非膽道癌的特異性指標。
➋ CEA(癌胚抗原):某些膽道癌患者 CEA 會升高,與其他癌症(如大腸癌)也有關聯。
➌ 肝功能指數( ALT、AST、ALP、GGT、膽紅素 ):可反映膽道阻塞程度,但無法直接診斷癌症。 -
影像學檢查:
➊ 腹部超音波:初步篩檢膽管擴張或腫塊。
➋ 電腦斷層掃描( CT ):提供詳細的膽道結構與腫瘤位置,並可評估癌症是否擴散。
➌ 磁振造影( MRI )與磁振膽胰攝影( MRCP ):能清楚顯示膽管結構,對於膽管內腫瘤與阻塞部位的診斷特別有幫助。 -
內視鏡檢查:
➊ 內視鏡逆行性膽胰攝影( ERCP ):透過內視鏡與顯影劑來觀察膽道狀況,並可同時進行膽管引流或取樣。
➋ 內視鏡超音波( EUS ):利用超音波探頭近距離檢查膽管與周圍組織,並可進行細針抽吸( FNA )取樣。 -
活檢與病理檢查:
➊ ERCP 或 EUS 引導下的組織取樣。
➋ 經皮穿刺活檢( PTNB ):透過皮膚穿刺取出組織檢體。
➌ 手術切片檢查( 如開腹或腹腔鏡手術 )。
▎膽道癌的治療方式
① 手術治療
-
膽管切除術:適用於局部膽管癌,若癌細胞侵犯較深,可能需要部分肝臟切除。
-
肝葉切除術:用於治療肝內膽管癌,移除受影響的肝葉以確保完全清除腫瘤。
-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惠普爾手術):適用於壺腹癌與遠端膽管癌,需切除膽管、部分胰臟、胃與十二指腸。
-
膽道引流與支架置入:若腫瘤無法完全切除,可透過支架維持膽汁流通,緩解黃疸與阻塞。
② 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利用高能輻射破壞癌細胞,適用於術後輔助治療 或無法手術的患者,常見方法包括:-
體外放射治療( EBRT ):利用 X 光或質子束精準照射腫瘤區域,減少對周圍組織的傷害。
-
近接放射治療(內照射治療):將放射源植入膽管內,以高劑量輻射破壞癌細胞。
③ 化學治療
化療適用於晚期或無法手術的患者,可延緩病情惡化,常見藥物包括:-
吉西他濱( Gemcitabine ) 與 順鉑( Cisplatin ) 的聯合療法,是膽道癌的標準治療方案。
-
5-FU(氟尿嘧啶)與卡培他濱( Capecitabine ) 可能用於術後輔助治療或其他化療方案。
-
標靶治療與免疫療法(如 FGFR 抑制劑、PD-1 抑制劑)在部分患者中展現效果,未來可能成為新的標準治療。
④ 緩和治療與生活調整
對於無法根治的晚期患者,緩和治療可改善生活品質,減少不適症狀:-
疼痛管理:使用嗎啡或其他止痛藥緩解癌症疼痛。
-
膽管引流與支架置入:減輕黃疸、膽管阻塞等問題。
-
營養與生活調整:避免高脂飲食、保持適當營養攝取,維持身體狀況。
▎如何預防膽道癌?
-
預防與治療膽道感染與結石
-
避免高風險飲食與不良生活習慣
-
保持良好肝臟健康(如接種 B 型肝炎疫苗)
-
定期健康檢查與早期篩檢(特別是高風險族群)
▎結語:膽道癌的未來與展望
膽道癌雖然是一種較為罕見的癌症,但由於其早期症狀不明顯,往往在晚期才被發現,因此了解其風險因素、症狀與診斷方式,對於早期發現與治療至關重要。透過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健康檢查讓膽道保持通暢,以及積極預防膽道疾病,可以降低發病風險,人生才能順順利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