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腸胃科

余政展醫師|手術價差10萬?! 胃癌治療該怎麼選?

目錄



手術價差10萬?! 胃癌治療該怎麼選?

 

▎前言

 

Mar.2025-余政展醫師|手術價差10萬! 胃癌治療該怎麼選-1胃癌已經擠進台灣十大癌症之一,而且發生率持續上升!到底胃癌該怎麼治療?手術、化療、標靶、免疫治療哪種效果最好?米蕈學會這次邀請到余政展醫師,帶你深入解析胃癌治療的最新方法,幫助你或身邊的親友做出最好的選擇!
 

早期胃癌治療指南:從手術選擇到最新療法全解析

早期胃癌的治療方式多以「根治性手術切除」為主,並視患者的病理結果及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治療策略。胃癌的分期對於治療方案的選擇有關鍵性的影響,通常依據 TNM分期系統 來決定治療方向
  • T(Tumor):腫瘤侵犯胃壁的深度
  • N(Node):是否有淋巴結轉移
  • M(Metastasis):是否有遠端轉移

治療策略重點:

  • 早期胃癌:以手術為主,搭配內視鏡微創技術
  • 中期胃癌:強調術前及術後輔助治療
  • 晚期胃癌:聚焦全身治療與緩和照護
 

➧ 胃癌常見的治療方式包括:

  1.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 (ESD)   

適用對象:腫瘤局限於胃黏膜層、無淋巴結轉移風險的早期胃癌患者,特別是腫瘤直徑小於 2 公分、分化良好的腫瘤。

  2.胃部分切除術 (Subtotal Gastrectomy)   

  • 適用對象:腫瘤未侵犯深層肌肉層或未出現淋巴結轉移的早期胃癌患者。
  • 手術內容:移除含有腫瘤的部分胃部,並進行淋巴結清除,防止癌細胞擴散。

  3.全胃切除術 (Total Gastrectomy)   

適用對象:腫瘤範圍較大或位於胃的上三分之一區域,可能接近食道或有高度轉移風險的早期胃癌。

  4.腹腔鏡或達文西機器人手術   

  5.術後輔助療法   

  • 化學治療:針對腫瘤較大或淋巴結可能受影響的早期患者,術後使用化療藥物防止復發。
  • 標靶治療:若腫瘤表現出 HER 2 基因陽性,可考慮使用 HER 2 標靶藥物作為輔助療法。

 

微創手術 vs. 達文西機器人手術,該怎麼選?

微創手術與達文西機器人手術都是早期胃癌治療的熱門選項。微創手術以腹腔鏡輔助進行,傷口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適合希望快速恢復日常生活的患者。達文西機器人手術則提供更高的精準度和靈活性,特別適用於需要精細操作的手術,例如保留胃部功能或處理鄰近器官的腫瘤。選擇上,患者應根據腫瘤位置、大小、個人恢復期望與醫師專業建議來做出決定。

① 技術操作差異

Mar.2025-余政展醫師|手術價差10萬! 胃癌治療該怎麼選-2

  微創手術(腹腔鏡手術)  

  • 操作方式:醫師直接手持器械,透過腹腔鏡螢幕觀看與操作。
  • 手術精準度:相較於傳統開腹手術已提升許多。
  • 傷口大小:3 - 5 個小孔(0.5 - 1 公分),傷口已經較小。
  • 視野與靈活性:2D視野,有時會受限於器械的可動性
  • 恢復時間:已經相對快速,住院 5 - 7 天左右。
  • 手術時間:一般較達文西機器短。

 

  達文西機器人手術   

  • 操作方式:醫師透過操作台遙控機械手臂,3D 高清視野,精細度高。
  • 手術精準度:更高的穩定性與靈活度,能完成極細微的縫合及切割。
  • 傷口大小:傷口更小,甚至可進行「單孔手術」,術後疼痛更少。
  • 視野與靈活性:3D立體視野,360 度靈活操作,特別適合複雜部位如前列腺、甲狀腺等。
  • 恢復時間:更短的恢復時間,部分手術 3 - 5 天即可出院。
  • 手術時間:手術時間稍長,因須調整機械手臂極精細操作。
 

② 價格差異

微創腹腔鏡手術

約 NT$ 10 - 20 萬 (依手術部位與醫院而異)

達文西機器人手術

約 NT$ 25 - 40 萬 (視手術部位、醫院及醫師而定)

➧ 為什麼達文西機器人手術較貴?

  • 達文西系統的設備成本極高(約 1 - 2 億元),且每次使用的機械手臂與手術耗材也需高額費用,導致自費價格較高。
  • 手術部位影響費用,例如,達文西甲狀腺手術約 NT$ 25 - 30 萬,達文西胃癌手術可能達 NT$ 35 - 40萬。

➧ 台灣健保給付現況

  微創手術   

目前多數微創手術已納入健保給付,如腹腔鏡胃癌、膽囊切除、腸癌等,病人負擔較少,可能僅需支付部分住院費及基本耗材費用。

  達文西機器人手術   

  • 目前多數達文西機器人手術仍需自費,因健保尚未全面給付此項高階技術。
  • 例外: 2022 年起,台灣健保已針對部分「達文西前列腺癌切除手術」提供給付,且在 2024 年部分「婦科腫瘤」及「腎臟腫瘤手術」也開始有條件給付。
  • 胃癌、甲狀腺、肝膽胰、減重等達文西手術目前仍需病患自行負擔,未有健保碼給付。
     

➧ 優缺點比較

  微創手術   

  • 優點:成本較低、恢復快、技術成熟
  • 缺點:操作靈活受限,視野平面

  達文西機器人手術   

  • 優點:精準度高、傷口小、失血少、適合複雜手術
  • 缺點:費用高、手術時間長、目前多需自費
     

術後輔助治療(化療、放療)真的有用嗎?

① 消滅「微小殘留病灶」(MRD)

  • 即使手術看似「全切乾淨」,癌細胞可能已透過血液或淋巴系統散佈。
  • 化療、放療能鎖定和清除這些「隱形威脅」,降低復發機率。

② 抑制癌細胞轉移

  • 某些癌症(如大腸癌、乳癌、胰臟癌)具高度轉移風險。
  • 化療可干預癌細胞的「生長週期」,阻止其在遠端器官「落地生根」。

③ 提升長期存活率

臨床研究顯示,乳癌、結直腸癌、肺癌在接受術後化療後,五年存活率顯著提升。

④ 為免疫治療、標靶治療創造有利環境

化療和放療可改變腫瘤微環境,促進免疫細胞識別殘存癌細胞。
 

➧ 化療 VS 放療:差異與應用場景

Mar.2025-余政展醫師|手術價差10萬! 胃癌治療該怎麼選-2

 

抑制血管新生為什麼對於癌症患者特別重要!

抑制血管新生的藥物在癌症治療中具有重要地位,因為腫瘤生長和轉移需要依賴新生血管(angiogenesis) 來提供營養和氧氣。血管新生與癌症的關聯,正常的血管新生是組織修復和生長所需的生理過程。然而,癌細胞能劫持這一機制,以促進腫瘤生長和轉移。

 腫瘤成長需求:腫瘤在直徑達 1 - 2 毫米後,若無新生血管供應,便無法進一步生長。
➋ 腫瘤微環境改變:癌細胞會釋放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DGF)等,促使血管生成。
 轉移的重要步驟:新生血管可作為癌細胞進入血流的「高速公路」,促進遠端器官轉移(metastasis)。
 

血管新生抑制劑的重要性

➊ 切斷腫瘤養分供應:抑制血管新生能阻止血液、氧氣和營養進入腫瘤核心,導致癌細胞「飢餓」並死亡。
➋ 阻止腫瘤轉移:新生血管是癌細胞進入血液循環的關鍵。抑制血管新生有助於阻止癌細胞遠端擴散。
 改善化療和放療效果:抑制血管新生可降低腫瘤內部的高壓力和低氧狀態,使化療藥物更易進入腫瘤,提升治療效力。
➍ 調整腫瘤微環境:抑制異常血管生成能使腫瘤血管結構正常化,改善免疫細胞(T 細胞)滲透至腫瘤內部,增強免疫治療效果。
 

➧ 未來展望

➊ 個人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
➋ 新型血管新生抑制劑
➌ 免疫療法與血管新生抑制劑的結合
➍ 腫瘤微環境調控
 
癌症就像一座依賴「補給線」維持生存和擴張的城市,而血管新生抑制劑則扮演「截斷補給線」的角色。這類藥物透過阻斷腫瘤血管的生成,限制腫瘤生長、轉移,並提升化療和免疫療法的效果。
 

標靶治療、免疫治療最新進展,哪些人適合?

免疫細胞治療(Immune Cell Therapy):癌症治療的尖端技術

免疫細胞治療是一種透過「強化或改造患者的免疫細胞」來攻擊癌細胞的治療方式。它不同於化療或標靶治療,目的是激活和增強免疫系統的「辨識」和「殺傷」能力,對抗癌症或其他疾病。這項治療方式已在血液癌症(如白血病、淋巴瘤)取得顯著成效,並積極拓展至實體腫瘤(如肺癌、胰臟癌)。
 

免疫治療 4 大流程

Mar.2025-余政展醫師|手術價差10萬! 胃癌治療該怎麼選-3
➊ 採集免疫細胞:從患者血液中分離出免疫細胞(如 T 細胞、NK 細胞或樹突細胞)。
➋ 細胞增殖與改造,並且活化細胞:透過實驗室培養,增加免疫細胞數量,或進行基因改造(如 CAR-T 技術),賦予細胞「辨識癌細胞」的能力。
 活化細胞:在體外環境中刺激免疫細胞,使其進入「戰鬥狀態」。
 細胞回輸:將經過改造或培養的免疫細胞透過靜脈注射回輸至患者體內。
 

➧ 最新進展與未來方向

➊ 雙特異性 T 細胞接合器(BiTEs):同時結合 T 細胞和癌細胞,提升辨識與攻擊效率。
➋ CAR-NK 療法:融合 CAR-T 和 NK 細胞特性,提升治療效能並降低副作用。
➌ 腫瘤微環境改造:研究如何降低免疫抑制因子,讓免疫細胞能順利滲透腫瘤。
➍ mRNA 技術應用:將癌症抗原編碼至 mRNA 疫苗,提升免疫反應。

晚期胃癌如何治療?腹膜腔轉移還有救嗎?

晚期胃癌(Stage IV),尤其是伴有腹膜轉移(peritoneal metastasis),雖然面臨較高的治療挑戰,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仍有多種治療選擇可考慮,並且許多患者可以透過積極的治療改善生活品質和延長生存期。

① 全身性治療(系統性治療)

➊ 化學治療(Chemotherapy)
➋ 標靶治療(Targeted Therapy)
➌ 免疫療法(Immunotherapy)

➧ 其他藥物聯合療法:

➊ 免疫治療 plus 化學治療
➋ 免疫治療 plus 標靶治療

➌ 標靶治療 plus 化學治療

 

 腹膜轉移的局部治療

  腹腔內化療(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IPC)  

  • HIPEC(腹腔溫熱化學治療): 在手術後將加溫的化療藥物(常用 Mitomycin C 或 Cisplatin)注入腹腔,殺死微小殘存癌細胞。

  • PIPAC(腹腔高壓氣霧化學治療): 將藥物以氣霧狀態注入腹腔,藉由高壓促進藥物滲透,對不適合手術的病患是一項新選擇。
     

 手術治療(Surgical Treatment)

  轉化性手術(Conversion Surgery)  

對於接受化療後腫瘤負荷減少、無其他遠端轉移的患者,可能考慮手術切除原發腫瘤和腹膜病灶。

  腫瘤減積手術(Cytoreductive Surgery, CRS)  

若能完整切除腹膜轉移病灶,常與 HIPEC 結合進行,目標是最大限度清除癌細胞。
  

結語

胃癌的治療已進入個人化與精準醫療時代,無論是早期的功能保留手術,或是晚期的標靶與免疫治療,都為患者帶來更好的預後與生活品質。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並與專業醫療團隊密切合作,是戰勝胃癌的關鍵。免疫細胞治療為癌症治療帶來嶄新希望,尤其在血液癌症領域已取得革命性進展。未來隨著基因工程和免疫學的突破,免疫細胞治療將更安全、更有效,成為癌症治療的重要武器。胃癌末期腹膜轉移的胃癌雖具挑戰,但現今已有更積極且多元的治療策略,如化療、標靶、免疫治療、HIPEC 和 PIPAC 等新技術。
 

駐站醫生-余政展醫師
米蕈學會官方LINE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