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十大癌症

目錄



2024年台灣十大癌症排名

 

▎前言

2024 年台灣最新十大癌症排名揭示了癌症的趨勢變化,肺癌躍居發病率第一名,取代了長期位居首位的大腸癌。其他常見癌症還包括乳癌、肝癌、胃癌及口腔癌等。其中,肺癌在台灣的特徵與西方國家不同,女性和非吸菸者的罹患率顯著上升,顯示空氣污染等環境因素的影響不容忽視。定期篩檢和早期診斷對高風險群體尤為重要,有助於提升治療效果和存活率

 

▎2024年十大癌症排名

2024 年台灣十大癌症反映了環境、飲食及生活方式的變化。透過提升癌症篩檢率和推動健康生活方式,有望降低癌症發病率。

 

No.1 肺癌

肺癌是台灣及全球的主要癌症之一,近年來在台灣女性與非吸菸者的發病率顯著上升,顯示空氣污染和環境因素的影響。肺癌分為非小細胞肺癌 NSCLC和小細胞肺癌SCLC,非小細胞肺癌佔大多數。

常見症狀包括慢性咳嗽、胸痛、呼吸困難和咳血。診斷方式涵蓋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而治療依分期選擇手術、化療、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早期篩檢對於高風險群體能有效提高存活率。

☞ 延伸閱讀:前往【肺癌】專區,閱讀所有相關文章

No.2 大腸癌

大腸癌是台灣及全球常見的癌症之一,主要發生於結腸或直腸風險因素包括飲食高脂低纖、肥胖、吸菸、酒精及家族病史。早期可能無明顯症狀,但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出現腹痛、血便、體重減輕及貧血。

糞便潛血檢測大腸鏡是常用篩檢方法,有助於早期發現和預防。治療方式包含手術、化療、放療及標靶治療。養成健康飲食和定期篩檢可降低發病風險。

☞ 延伸閱讀:前往【大腸直腸癌】專區,閱讀所有相關文章

No.3 乳癌

乳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主要影響乳腺組織,但也可能發生在男性身上。風險因素包括遺傳基因(如 BRCA 突變)、荷爾蒙影響、肥胖及生活方式。常見症狀包括乳房腫塊、乳頭分泌物或皮膚異常

診斷方式有乳房 X 光檢查(乳房攝影)、超音波和活檢。治療依癌症分期而定,涵蓋手術、化療、標靶治療和荷爾蒙治療。早期篩檢可顯著提升存活率,因此建議定期進行乳房檢查。

☞ 延伸閱讀:前往【乳癌】專區,閱讀所有相關文章

No.4 肝癌

肝癌是一種常見且高致死率的癌症,尤其在亞洲地區發病率較高。主要分為肝細胞癌HCC和肝內膽管癌。肝癌的主要風險因素包括 B型及 C型肝炎感染、酒精性肝病及脂肪肝,台灣發病率全球名列前茅。。早期症狀不明顯,但可能出現疲倦、腹痛、食慾不振黃疸

診斷方式包括超音波、血液檢測(AFP)及CT/MRI,治療選項涵蓋手術、肝臟移植及免疫療法。早期篩檢對於高風險人群至關重要。

☞ 延伸閱讀:前往【肝癌】專區,閱讀所有相關文章

No.5 胃癌

胃癌是一種常見且高致死率的癌症,多數病例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飲食習慣(如高鹽或醃製食品)以及家族病史有關。早期胃癌症狀不明顯,可能出現胃痛、噁心、體重減輕等輕微不適,容易被忽略。

診斷方式包括胃鏡檢查及組織活檢,治療依分期而定,涵蓋手術、化療、標靶治療等。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高風險飲食,以及定期篩檢對高風險群至關重要,能有效提升早期發現率。

☞ 延伸閱讀:前往【胃癌】專區,閱讀所有相關文章

No.6 口腔癌

口腔癌是發生於嘴唇、舌頭、口腔內壁或齒齦的惡性腫瘤,與吸菸、嚼檳榔及飲酒密切相關。常見症狀包括口腔潰瘍不癒合、口腔疼痛、吞嚥困難和腫塊。台灣口腔癌的發病率在全球偏高,主要發生於男性,與嚼檳榔、抽菸高度相關。。

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放射治療及化療,視癌症分期和患者狀況而定。戒菸、戒檳榔及定期篩檢能有效降低風險,早期發現對改善預後至關重要。

☞ 延伸閱讀:前往【口腔癌】專區,閱讀所有相關文章

No.7 攝護腺癌

攝護腺癌(亦稱前列腺癌)主要影響年長男性,通常在早期無症狀,病程進展緩慢。常見症狀包括頻尿、夜尿、排尿困難或血尿。若癌細胞擴散至骨骼或其他器官,可能出現骨痛等症狀。

前列腺癌的發病風險受年齡、家族病史及種族影響。治療方式依病情選擇,包含手術、放療、荷爾蒙療法和化療。定期進行 PSA(前列腺特異抗原)檢測有助於早期發現與治療,提升存活率。

☞ 延伸閱讀:前往【攝護腺癌】專區,閱讀所有相關文章

No.8 胰臟癌

胰臟癌是一種高惡性度且預後不佳的癌症,早期通常無明顯症狀,因此大多在晚期才被診斷。常見症狀包括腹痛、黃疸、體重減輕和食慾不振。最主要的類型是胰臟導管腺癌,且風險因素包含家族病史、慢性胰臟炎、糖尿病及吸菸。

胰臟癌的治療方式視病程而定,主要有手術切除、化療和放療。由於診斷困難且進展迅速,早期篩檢對於高風險族群至關重要。

☞ 延伸閱讀:前往【胰臟癌】專區,閱讀所有相關文章

No.9 食道癌

食道癌是發生在食道內壁的惡性腫瘤,主要分為鱗狀細胞癌腺癌。鱗狀細胞癌多見於亞洲,與吸菸和飲酒習慣相關;腺癌則常見於西方國家,與胃酸逆流及肥胖有關。

早期症狀包括吞嚥困難、胸痛及體重減輕,但容易被忽略。食道癌進展快,且早期不易診斷,因此及早篩檢至關重要。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放射治療和化療,根據腫瘤分期和患者健康狀況選擇合適方案。

☞ 延伸閱讀:前往【食道癌】專區,閱讀所有相關文章

No.10 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是發生在甲狀腺的惡性腫瘤,分為乳突型、濾泡型、髓質型及未分化型等四種。乳突型最常見,惡性度較低,治療效果佳;未分化型則較為罕見且高度侵略性。甲狀腺癌多數發展緩慢,早期常無明顯症狀,患者可能僅發現頸部腫塊。

治療通常以手術切除為主,並視情況輔以放射碘治療。定期篩檢與早期診斷有助於提高治療成功率,尤其對於家族史或暴露於輻射的高風險群體尤為重要。

☞ 延伸閱讀:前往【甲狀腺癌】專區,閱讀所有相關文章

 

肺癌與環境因素的關聯

台灣的肺癌病例顯示出與其他國家不同的特徵:非吸菸者及女性的罹患率顯著增加。這意味著除了傳統的吸菸習慣外,其他外部因素也在推動肺癌發展。

空氣污染被認為是台灣肺癌高發的關鍵因素之一,特別是 PM2.5 等細懸浮微粒。長期暴露於污染空氣會對呼吸道造成慢性損傷,增加癌變風險。都市化和工業區居民的發病率偏高,顯示環境污染對健康的威脅不容忽視。

針對台灣肺癌的發病趨勢,改善空氣質量與定期健康檢查是所有人都該正視和實踐的方向。
 

常見癌症的預防與篩檢建議

對於癌症高風險群體,如:有家族病史、慢性肝炎或長期吸菸者,定期進行篩檢和健康檢查是及早發現癌症的關鍵。癌症的早期診斷有助於提高治療成功率,降低病發風險。

1. 不同癌症的篩檢策略

 ① 肺    癌   建議高風險族群(如吸菸者、暴露於空氣污染者)定期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 ( LDCT )。

 ② 大腸癌   50 歲以上者每兩年進行糞便潛血檢查 ( FOBT ) 或大腸鏡檢查。

 乳    癌   40 歲以上女性建議每 1 至 2 年接受乳房 X 光攝影。

 肝   癌   高危險族群定期進行腹部超音波和血液檢查( AFP 指數)。

2. 健康生活習慣的預防作用

健康飲食、戒菸、限酒與規律運動有助於降低癌症風險,配合定期檢查可有效減少癌症發生率。

若是不幸罹患癌,患者需進行心理健康的調適,透過專業心理輔導、加入支持團體,幫助患者減輕壓力與焦慮。生活調整則包括健康飲食、規律作息和適當運動,以提升免疫力和生活品質。

多醣體類的保健食品具有多種優點,包含調節免疫力、抗氧化、抗炎作用、維持腸道健康,並能在癌症等疾病的輔助治療中,提升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態,這些特點使得多醣體類的保健營養品成為癌症治療中受歡迎的輔助選擇之一。

舉例來說,米蕈多醣體(如 β-葡聚醣)具有免疫調節功能,能夠活化巨噬細胞、T細胞及自然殺手細胞(NK細胞),加強免疫系統的防禦力。透過刺激免疫細胞的活性,米蕈多醣體可幫助人體更有效地對抗感染及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此外,它還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促進整體健康,特別對於免疫力低下或癌症患者的輔助治療具有潛在益處
 

結語:早期防治癌症的重要性

癌症早期防治對於降低病死率與提升存活率至關重要。透過定期篩檢,如:低劑量電腦斷層 ( LDCT )、乳房 X 光、糞便潛血檢測等,有助於在症狀尚未出現時發現癌症,提高治療成功率。此外,健康生活習慣如戒菸、限酒、均衡飲食及規律運動能有效降低癌症風險。早期防治不僅減輕病患的治療負擔,也能促進病後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為高風險群體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


米蕈學會官方LINEOA